菜单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侨联文库 >>  侨联文件

“扇耳光教育”呼唤教育改革

时间:2019-07-15 21:59:58 点击:

 

  “为了处罚没写完作业的孩子,老师就让完成作业的学生扇他们的耳光,谁扇得响,评出前三名,奖励一个作业本。”一被打学生的母亲王女士近日向记者反映,其12岁的儿子豆豆(化名)在学校被扇了40个耳光后,左眼睫状体脱离,至今都看不见东西。(1月6日《中国青年报 》)

  时下学校老师用扇耳光来“教育”学生并不鲜见,仅近三个月来被媒体曝光的就有四五起,比如去年12月江苏苏州一所民办小学发生的班主任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们互扇耳光事件就是最近的一例。

  不过,像上述老师要求开展扇耳光“比赛”,并评出前三名予以“奖励”的体罚方式倒是“史无前例”,闻所未闻.可以说,这种极其无耻、恶劣的做法不仅暴露出应试教育的冷血和急功近利、黔驴技穷的短板,不仅是对学生身体的伤害,更是教育的耻辱和失败,是对学生人格极大的侮辱和心灵的摧残,尤其是学校、教育部门的推诿、护短及警方的不作为,都表现出对儿童权益的漠视,实在叫人感到寒心,也实在值得我们反思:当下的学校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这种“扇耳光教育”?一些老师为什么胆敢以身试法,用暴力侵犯学生?

  这其中固然有极少数教师素质低下或存在心理缺陷等自身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在升学率和高考的挤压下,学校、老师早已被扭曲为毫无人性的教书“机器人”,对育人教育不仅缺乏应有的耐心,且根本不愿意在上面花费时间和精力,再加上对体罚学生的教师缺乏严厉的问责和法律责任的追究,更为教师体罚学生的犯罪行为提供了保护伞,如是遇到问题老师自然偏爱用“短平快”的方式甚至是暴力的方式来“教育”学生,频频出现“扇耳光教育”也就不足为奇了。

  实际上,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一直把教书育人作为教育的宗旨,我们的教育方针也一直倡导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近些年来教育部门也始终致力于开展素质教育,可结果只注重成绩和升学率,而对育人工作却不屑一顾,造成这种瘸腿的教育现状其根源究竟何在?

  窃以为,关键在于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温顺的“小绵羊”,而不是富有个性和激情的思辨者、创造者。英国哲学家洛克曾经告诫过我们: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他们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可从当下教育的实践来看,我们恰恰忽视了学生行为习惯的长期养成,更侧重严苛的规则,所以在教育方式上更喜欢用各种各样的条条杠杠来约束学生,希望用一个模子“刻”出“整齐划一”的人,这说明我们的教育理念和目的存在“先天不足”,现在是到了该反省和纠偏的时候了。

  这么多年来,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不得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明文规定,严禁体罚学生或者其他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可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事件仍然有增无减,其根源正在于我们的教育长期“坚守”用清规戒律来“管教”学生的传统,在于应试教育对学生单一的评价机制,在于我们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始终不愿意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进行改革,才使得这种教育暴力屡禁不止。所以,教育部门当务之急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静下心来反思、总结当下育人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下决心推进教育的改革,即一方面用行为养成教育替代规则教育,一方面改变只以成绩论英雄这种单一的评价机制,用平时成绩、毕业考试成绩及体育、社会实践等综合成绩全面评价学生,并作为中考、高考的录取依据,这样方能真正杜绝重教学轻育人的痼疾,才能真正消除由功利主义引发的暴力教育,否则育人教育就没有出头之日,“扇耳光教育”就永远不会绝迹!(李世荣)




地址链接

云南省侨联青委会

各省(区、市)侨联

北京市侨联 天津市侨联 河北省侨联 山西省侨联 内蒙古自治区侨联 辽宁省侨联 吉林省侨联 黑龙江省侨联 上海市侨联 江苏省侨联 浙江省侨联 安徽省侨联 福建省侨联 江西省侨联 山东省侨联 河南省侨联 湖北省侨联 湖南省侨联 广东省侨联 广西省侨联 海南省侨联 重庆市侨联 四川省侨联 贵州省侨联 陕西省侨联 甘肃省侨联 青海省侨联 宁夏回族自治区侨联

友情链接